
为什么要回向?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·校量布施功德缘品》中,佛告地藏菩萨,行人在修行之后,如能将布施供养的功德再回向于众生,这样的利益,是舍一得万报。整品之中皆是赞叹布施回向的功德。可想而知,回向对修行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。

千年民俗中很多人做错了都不知,祭灶求福的背后是侮辱灶君
若能如此自省,忏悔发愿并落实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起心动念之中,则可得到诸神护佑,菩萨加持而平安健康,福慧增长。若能如此,即便没祭灶又何妨?若非如此,任我搬出金山银山来祭灶又有何益?

不要让你的生日,变成是它们的死日
在自己生日时,应该想到感恩父母,不杀生而行放生,要吃素,念南无观世音菩萨、绿度母、长寿佛等佛菩萨的心咒,踏踏实实地依佛所教去修行,才能增长长寿的功德,而修行解脱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。

佛法没有养小鬼这回事
大部分的鬼是关起来控管的,饿鬼道是吃不饱穿不暖,每一种鬼概念都不同,形象也不同,惨不忍睹,哪里找那么多鬼,胡说八道,妖言惑众。佛法是正论神通,不违背因果而获得真空妙有所反应出来的神通境,不是怪力乱神,不是与因果违背。

佛陀具“三十二”大丈夫相,众生为何看不到?
佛陀之“三十二大丈夫相”是报身佛土世界的受用身相,而非佛陀所住世渡生世界的化身相。娑婆世界众生在净信、虔诚和具足因缘福报时,亦可得见“三十二相”之一、二相。

2022年, 望着办好的护照,有一种无人能代替的痛……
既然痛失在“等”上,那就先从“等”上破除,2023年我要摧毁“等”字,从当下做起,当下发慈悲众生的心愿,当下尽己之力做好护法和弘扬正法的心愿,管理好自己当下的每一个念头,捋直心中的“刺巴笼”,努力不去勾抓外境,不被外境所牵。

遇事不怪别人,才是真正的成熟
在日常生活中,凡遇有不顺,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到处找原因,总是先从别人身上找问题,责怪身边的人,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,并且揪住不放。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得罪人,还会由此产生种种误会和矛盾,甚至彼此不相往来。

善恶会不会影响寿命?
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无神论所倡导的生命价值取向,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。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,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,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,而是那个时代,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。

“半身少年”与足球巨星梅西的人生
幸福不过是,心在红尘中,不被红尘染,品人生百态,又不执著于百态。
修行路上,我们会历经种种磨炼与考验。一个简单的建议——向内求索而不向外攀缘,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,进而挣脱生与死的捆绑,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。